• s36沙龙会 - 要玩就玩沙龙会

    EN
    ×
    EN
    • 业务咨询

      中国:

      Email: marketing@lixuewei.com

      业务咨询专线:400-780-8018

      (仅限服务咨询,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

      川沙总部电话: +86 (21) 5859-1500

      海外:

      +1(781)535-1428(U.S.)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线留言×
    点击切换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央视全面聚焦精准医疗基因测序概念股再迎机遇

    2015-07-31
    |
    访问量:
    7月29日,央视《朝闻天下》以“聚焦精准医疗”为主题,全面回应了这一在2015上半年引爆科学界和医药圈的概念。报道称,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精准医疗的战略规划。
     
    那么,究竟什么是精准医疗,它会给患者带来什么好处,今后看病就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据国家精准医学战略专家组负责人詹启敏院士介绍,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实现具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传统的经验医学导致医疗资源浪费,效果欠佳。据美国医学研究机构测算,美国医疗系统每年因不必要的治疗和没有效果的治疗造成的浪费高达7500亿美元,相当于医疗总开支的30%。在中国,无效医疗耗费更为严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表示,精准医疗的出现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第二,进一步降低了不必要的药物的副作用;第三,进一步节约医疗费用。
     
    今年3月,我国成立了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多次召开会议,论证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正在筹建精准医疗研究中心。其中,华西医院将开展总数达一百万人的全基因组测序,建立数据库和样本库,分析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精准医疗奠定基础。
     
    基因检测,重在“未病先治”
     
    简单来说,精准医疗就是利用现代化的医学手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事实上,在目前看病就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用到了精准医疗的概念。我国医学界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精准外科的概念。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而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并未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在用药效果上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不同。据统计,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统计仅为25%;这就意味着患者使用的药物有75%是部分有效或者根本无效。
     
    然而,随着基因检测的应用,这个局面正在逐步改善。肿瘤的耐药性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而基因检测的出现让临床医生找到了解决办法。
     
    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该技术能够预测人类未来可能会患有哪种疾病,从而更好的预防。近年来,基因检测在预防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重要。现在,一块国产的基因芯片可以检测人体近3000个基因位点,预测13大类、150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精准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分子学诊断、基因检测、靶向药物,这些与精准医疗相关的治疗方式离我们越来越近。基因测序成本的降低让精准医疗的普及成为了可能。在部分三甲医院,全基因组测序只需要花费七八千元,单项基因测序花费不到一千元。
     
    专家认为,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大数据的完善,靶向药物的研发模式将发生改变,价格将逐步降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表示,如果事先了解药物可能对哪些靶点有效,再对特定的人群进行研究;这样一来,不但成功率会提高,研究时间也会缩短,成本下降了,药品价格也就减低了。
     
    逐步完善的医保政策也为新药物、新技术打开了绿灯。目前,为了让更多的癌症患者用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靶向药物,成都等地已将天价药格列卫纳入了医保,报销比例达到了75%,最高限额,每人每年6万元。
     
    接下来,中国将重点开展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出生缺陷和罕见病的精准医疗。作为一种崭新的医疗模式,人们对它也充满了期待,但是要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国临床资源丰富,病种全、病例多、样本量大,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位于国际前沿水平。然而,精准医学还面临生物样本和数据不能共享的难题。基因信息采集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与疾病和个性化健康需求息息相关。在构建这个庞大的数据库时,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很可能带来一场信息灾难。

    相关新闻
    ×
    搜索验证
    点击切换
    友情链接: